文章及圖片來源:旅先では「壁」を見るのがおもしろい。焼き物の町・有田のトンバイ塀
試著用和平常稍微不同的視角去觀察旅行地的風景與街道,
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。
好比說,圍牆。
土牆、泥牆、漆喰(石灰)、石牆、木牆。
我們可以從各式圍牆中看到因地制宜的素材、工匠的技術以及歷史的痕跡。
穩若泰山的圍牆,不需要任何話語,就能靜靜訴說這片土地的歷史。
那麼,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「圍牆」吧。
這堵牆,是用什麼砌成的呢?
有田這裡,有著陶瓷小鎮獨有的牆壁:トンバイ塀(TOMBAI圍牆)
TOMBAI圍牆起源自江戶時代,當時的人們把用於登窯內壁的廢棄耐火磚、窯燒後的廢材、工具和陶片,混和黏土製作成圍牆。
雖然在現代已日漸稀少,但仍然散佈在小鎮中心的內山地區各條小巷間,
合計有900公尺長。
越是細瞧TOMBAI圍牆,越能發現窯的痕跡
那麼TOMBAI圍牆到底刻劃了什麼樣的歷史呢?
有田區公所工商觀光部的深江亮平先生,替我們導覽現存最古老的,
1830年代所建的TOMBAI圍牆。
「這裡是從17世紀開始經營,並從1668開始就一直進貢瓷器給皇室的窯場-進貢給皇室的辻精磁社。據說這裡的TOMBAI圍牆是現存最古老的。」
「一座登窯的約可使用10幾年,年限到期後便會破窯。
那時便會產生大量的廢材,圍牆便是利用這些廢材建造的。」
仔細一瞧,圍牆裡除了磚塊還埋有各種東西呢!這個圓形的是什麼呢?
「這些是窯用具之中的ハマ(HAMA)和トチン(TOCHIN)。是將瓷器入窯時,為了防止燒製時的變形,並且讓窯更效率化的工具。」
※ハマ(HAMA):放置在作品與地面間的道具,呈扁圓形。
トチン(TOCHIN):放置瓷器的陶枕。呈甜甜圈狀,中間有洞的圓形。
這些滑滑的磚是因為釉藥附著的關係嗎?
「登窯是用松木等薪材去燒,松樹的油脂會飛濺、灰塵會飄入,自然而然在釉藥附著上去後便形成各種顏色。」
雖然這些附著著釉藥的磚塊、用具不過是些廢料,但在窯裡經過高溫加熱後,竟然產生了如此美麗的色澤。
「我猜想,原本應該還有一層漆喰才對。這裡是內部建材的部分。
原本經該是潔白的牆壁,不過表層的漆喰脫落了,裏頭的建材就露出來了。」
還留著漆喰的TOMBAI圍牆
原來如此!不規則排列的耐火磚是圍牆的基底部分。偶然在風化作用下變得別具風味。
從TOMBAI圍牆看見有田的歷史
相傳有田燒的鼻祖是朝鮮瓷器工匠李參平,17世紀初,他在泉山發現了陶石,建起了陶窯。
有田所出產的瓷器,在國內外都非常受歡迎,漸漸發展成了陶瓷小鎮。
被稱為「トンバイ塀のある裏通り(Tombai Wall Alleys)」這一帶,曾有許多窯戶佇立於此。
TOMBAI圍牆是何時建成的呢?
「老實說我也並不清楚,有田在1828的大火中毀於一旦,任何歷史典籍都沒能留下。」
1828年,有田町遭受文政大火所害。因為颱風所帶來的狂風讓窯內的火勢蔓延,燒毀了整個小鎮。
直到復興建設完成之前,有些流離失所的村民甚至只能住在登窯內生活。
「現在你們所看到的住宅以及TOMBAI圍牆大多是1830年以後所建造的」
家裡也用窯燒廢料做圍牆
防止技術外流
「靠近大馬路的是陶器批發商家,小巷弄間有著窯場以及陶瓷工匠的住所。流經小鎮的河川邊上有窯場是這裡的特色之一呢。」
有田燒是把陶石磨成粉,再將陶石粉加水混和成黏土所製成的。過去使用「唐臼」將陶石磨成粉,而唐臼必須以水力推動,因此窯場多建立於河川邊上。
流經小鎮的河川裡,像白盤子的是ハマ,證明這裡以前曾經有座窯場。
把窯場包圍起來的TOMBAI圍牆,除了廢物再利用以外,也有防止技術外流的功用。
「有田燒的製作,從古至今都是專業分工合作完成。除了能夠精進各步驟的工藝技術之外,也能防止有人學成後將這門技術帶出小鎮自立門戶。因此窯戶們才蓋了TOMBAI圍牆來保護自己的技術。」
有了圍牆就無法輕易窺探裡頭的樣子。不過我總覺得這圍牆好像有點矮…
「雖然這個高度確實能夠讓人一探究竟,但圍牆其實有兩公尺之高。是因為昭和之後路面變高,才讓圍牆看起來比當初矮上許多。」
由裡向外看就能了解圍牆的高度
從左到右圍牆越來越高,最高的部分超過兩公尺。
嗯~越聽導覽越能充分感受到活生生的歷史呢!
說起來,為什麼是「TOMBAI圍牆」呢?
現在也還有繼續蓋TOMBAI圍牆嗎?
「現存登窯的數量不多,也很少建造新窯,幾乎都是修補過去壞掉的舊窯繼續使用」
過去守護了工藝技術的TOMBAI圍牆,功成身退後轉為陶瓷小鎮的特色景觀,被人們細心維護。
登窯廢料回收再利用所製成的圍牆,是除了陶瓷小鎮之外,
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景觀。
最後我想請問,為什麼要叫「TOMBAI圍牆」呢?
「“TOMBAI”是指耐火磚。有人說是來自韓文,也有人說是來自中文,我們也不清楚實際語源來自何處。窯工具的“トチン”和“ハマ”也是如此」
我感受到了從韓國或中國引進技術的歷史。
摸著曾被高溫燒過,被釉藥潑灑過的耐火磚,我彷彿看見了不斷切磋、磨練自己技術的陶工們的身影。
今天的「產地の圍牆」就到此告一段落。
取材協力:有田町役場商工観光課
文 : 坂田未希子
写真 : 菅井俊之